1、一招鲜,吃遍天 No!
生活处处有筛选,对于美国大多数公司来说也一样。公司也通常都会用ATS(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s)系统对求职者的简历进行筛选。
公司也通常会在系统中会对某一个具体职位添加相应的关键词,比如程序员需要IT背景。如果你的简历中没有出现相关的关键词,你的简历就会直接被系统Pass掉,甚至不会到达Recruiter的手中。
想象一下,如果你有符合某个职位的相关背景,但是因为你的简历中没有出现让公司心动的关键词,你就没可能得到这家公司的面试机会。
2、错别字 No!
有些看似非常小的错误却是致命的。容易让人忽视的细节却能体现一个求职者是否Detail-Orientated。
在检查简历和求职信的时候,对这些小问题需要一一比对确认。其实作为中文为母语的求职者,写英文简历和求职信的核心要素就是:不要当错别字大王!
把“assist“拼成“asist“,把邮箱中“.com”写成“.con”,手机号码写少一位,EXCEL全大写,用PPT指代PowerPoint的“秒杀”级错误,Recruiter看到第一眼就会大大减分。
3、专业名词缩写 No!
“本人擅长Ai、Fw、Fl、Br、Ae、Pr、Id、Ps等软件的安装与卸载,精通CSS、Javascr ipt、PHP、ASP、C、C++、C#、Java、Ruby、Perl、Lisp、python、Objective-C、Actionscr ipt、Pascal等单词的拼写,熟悉Windows、Linux、Mac、Android、IOS、WP8等系统的开关机”
这时,为了编辑简历敲坏了3副键盘的你心想,其实能徒手卸载adobe系列软件也是本事,毕竟好多人不知道这个缩写是软件的名字,甚至好多人都不能完整全部拼写出来。
HR看了99+份简历之后在下班之前看到了你的自我介绍,脑海中像是跳起了芭蕾舞,而且是胡桃夹子,不是天鹅湖。
具体来说, 你帮了这位正要下班的HR。因为这很大程度缓解了HR的fomo (fear of missing out,意为“害怕错过”,在2013年被加入牛津词典。它指的是害怕会错过一些事儿从而产生焦虑和烦恼。在心理学上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错失恐惧”,最早是被DanHerman博士于1996发现。)
快醒醒!自嗨可以,但是我们也要保证简历的“营养”,很多简历内容乍一看也很丰富,但是仔细一看,HR会发现没有实质的内容。还记得很多面试官会使用的“STAR”法则吗?快使用STAR法则准确营销自己,这样不仅省了面试官的力气,还会给人留下逻辑清晰的好印象!
4、有事Paper Planes联系 No!
雷锋可以做好事不留名,但你不能写简历不写联系方式。
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能在"移动信号"的庇护下,毕竟有时候网络不好。
如果你经常不在范围内其实也没有关系,你可以在简历里注明一下你的个人邮箱是什么。
当HR发现电话打不通,且没有留下其它联系方式的时,也许真的只能靠Paper Planes联系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