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Skills set 技能要求
• 技术能力
作为商业分析师最重要的硬核技能就是对数据的分析能力。SQL就是筛选数据的重点,在工作面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被考到。招聘HR打电话可能问, 或者用google hangout给面试者一道题,看你怎么分析数据。商业咨询师岗位面试考察的核心就是:面试者是否能在在些商业问题上用数据做工具,搭建模型分析,解释找到对管理方面最重要见解。之后再以presentation的形式表达出来,在这个过程中面试官的任务就是问问题挑战你思考的过程和见解。
面试过程中Excel也是一个考察重点 (charts/ index match),但对于R/ Python的考察较少,除非一些难度较高的大公司可能会用这两种编程语言筛选人才。其他涉及的考察内容包括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 (Tableau,把数据倒入给管理层的人看到柱状图等,帮助管理人员清晰的从图中看出商业趋势;Ab test/ google analytics;统计学知识:linear aggression,概率;SAS: 主要用在保险,医药行业的分析中)
• 软性实力
商业分析师对技能要求广泛, 除了对统计、数据方面硬性的处理能力的要求,对可能被大家略微忽视的软技能也有很高的要求。BA工作整体偏商业方向,具体的产品、市场、用户,都会影响公司的应用和发展。具体的软技能要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向:
1. 对数据的敏感(Sensitivity):如何把商业问题转换成数据问题
2. 思维能力(Critical thinking):如何把一个一个的问题转换成模块
3. 沟通能力 (Communication):cross function/ cross team
4. 领域知识 (Domain knowledge):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商业领域的了解,以细化的行业作为关注重点 (如保险行业、咨询行业等)
在面试中,考官有具体一个流程考核你的软技能。首先面试官经过专业培训,设计面试题,然后评估面试者,最后填写报告。涉及具体的问题可能有两种情况:
1. 给面试者一组公司的历史数据,规定相关的问题,要求面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完成。这类的考察可以是 take home project,也可以是要求面试者在现场完成题目。
2. 以商业案例考察,常常用在咨询公司的面试中,要求做case interview,给面试者一个开放型的商业问题。例如Facebook可以给面试者一个具体的商业问题:最近两周用户活跃度下降3%,作为一个BA你会怎么做?遇到这类型的面试,大家先不要慌。其实这些题目的主要目的不是考察编程,而是想考察面试者的business sense和结构化思维。首先,一个合格的商业分析师需要先印证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,是不是运算错误或者kpi的标准改变了。然后研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导致了这个现象以及其为什么会发生。对于文科/商科 (尤其MBA)来讲,解决这类问题是长项。而面试官往往也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,更多的是想考察面试者是否有这方面的敏感度,能不能解释清楚问题和情况。
3.Interview Process 面试过程
具体的工作申请环节也分几个步骤:
首先:海投简历 :hr看你的简历,打电话讲职位要求,符合要求的话会问面试者一些基本问题;
第二轮:跟hiring manager视频或者打电话面试。内容主要是问商业案例的的问题,听面试者的回答和建议。也有可能会要求google hangout面试给你出问题,涉及online sql问题;
第三轮:布置take home challenge,要求面试者在两天到一周不等时间内解决问题,并且给出商业见解分析。之后面试官会拿你的答案跟其他竞争者的内容比较,觉得不错的会邀请你去半天或者一天的onsite interview。 现场面试一般是3-5位竞争者同时面试,具体需要你展示你的take home challenge的结果,过程中面试官会观察你决定你是否跟公司团队相容。有时也会有白板问题再次考察技能或者是 behavioral的问题 (如:与同事有矛盾怎样处理);
最后一轮:现场面试也通过了就可以决定与公司协商薪水待遇等内容啦!大功告成:)
我个人的小建议是:面试非常重要,在现场面试之前一定要有模拟面试,仔细分析面试官、公司产品、工作描述 (job description)等。在题目的准备上,SQL可以大量刷题,behavioral 问题提前想好,商业案例问题上训练自己很快的想出比较有条理的答案的能力。这些都做好之上可以尝试尽量猜题。在数据应用学院的培训中有scope of work的方法,提高效率,帮助我们根据sow提问,检验你是否准备好了。一般国际学生技术能力都比较高,但缺乏面试经验,而且语言上不占优势。模拟面试的目的就是可以通过多次练习发挥自己实际水平的80-90%,而不是没有系统练习时候的50%。
4.Career Path 职业规划
一般来说商业分析师后期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:
一是升级到管理层方向负责产品管理或者项目管理;二是在技术方面深造,成为数据分析师或者数据科学家。
我自己考虑职业规划是朝向管理方面的,现在entry-level的岗位上积累经验, 沉淀三四年升级到 senior岗位在考虑之后的发展。现在我想尽可能吸取经验,为之后走管理路线作准备。另一个作为背景提升的建议就是,可能的话可以换不同公司多工作经历。有些公司内部提升可能并不顺畅,这时候可以选择同一个领域的竞争对手,或者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行业跳槽工作,整体个人的工作经历从长远角度看会更完整更丰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