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美职业规划时间线:
● 大一:
积极锻炼英语口语,保持高GPA,参加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活动,跟随教授做一些科研,开始准备一份完整的简历。
● 大二:
确定职业方向以及尝试更多的行业,初步了解工作和职场,根据申请领域不断完善润色简历,拥有1-2段实习经历,同时保持高GPA。
● 大三/研一:
积累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把握秋招,特别要是把握暑假时间,争取在暑假实习中获得Return offer的全职机会。
● 大四/研二:
拥有2-3段实习(含名企)经历,寻找一些目标公司,和申请公司校友联系,争取内推机会,不断提升面试能力,同时保持高GPA。
北美求职主要有哪些途径?
1、学校Career Center
大多数学校/学院都有自己的Career Center(职业中心),会在校园里办各种Info Session(信息交流会),Career Events(职业活动),如果学校是某些公司的Target School(目标学校),也会有Campus Recruiting(校园招聘)。大多数学校也会有自己的Portal(门户网站)(比如Handshake)来发布公司的招聘信息,同学们可以直接投递。
2、公司官网
大公司的官方网站一般在主页都可以找到“Career”部分。一般有两部分:1)针对在校学生的项目 ,类似校招;2)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招聘,也就是社招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官网动态,或者关注公司LinkedIn等平台。
3、求职网站
比如LinkedIn、Glassdoor、Indeed等求职网站,搜索适合自己的工作。
4、Networking
这就是传说中的熟人推荐了,是非常有效率的一种方式。Networking的同时不仅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,还能够积累足够的人脉给自己预备机会。Networking不仅仅是上来就跟人家要内推机会的,而是通过交流,在让对方了解你是什么样的背景后而自然提出的合理请求。并且即使没有内推机会,也可以和学长学姐交流他们的求职经历,给自己求职做准备。
没有工作经验如何找工作?
如果没有工作经验,怎么找到第一份工作呢?从雇主的角度来说,主要看以下两点:
第一是性格。从性格来看,这点比较难以衡量,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性格?比如做销售,投行等,他们的性格通常比较外向,善于沟通交流,人际交往能力很强,有领导力,气场强等。这些可以通过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,比如你的社团有多少人,你办过800人左右的活动等,他们做的工作不一定跟职业相关,但是性格已经在学生中脱颖而出了。除了主办活动,也可以主动去做一些Networking,也就是社交活动。
第二是学术能力。怎样的学术能力才可以脱颖而出?一般的专业GPA要达到3.7~4.0(满分4分),最好是达到3.8~4.0,也就是大约85分以上,一些很难的专业,比如计算机或工程,GPA一定要达到3.2,3.5以上会比较好,也就是大约80分以上。因为学术能力可以量化,可以感知,如果GPA高是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