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叫Lee。
很多人可能期待我讲述华丽的背景,优秀的绩点,丰富的实习经历……
但这些并不是我。
我今年大三,就读于美东某大学。
在大二时我突然决定转专业去读CS,同时辅修data science。
那时候觉得CS专业课是真难啊,自己的基础也较为薄弱,每天都赶due赶到崩溃。
想找到一份实习,但没什么头绪:什么时候开始投递?简历怎么修改?刷多少道题?BQ怎么回答?需要找人refer吗?
查了很多信息,却不知道如何实践。
机缘巧合之下,我加上了Uoffer的导师。
在知道了我的目标后,导师分析了我的背景和现在的就业环境,建议我如果今后想在美国工作,一份实习是至关重要的,而大三的暑假就是最好的机会,并且帮我规划了详细的“作战计划”,让我对申请实习有了初步了解。
我的求职时间线
去年3月初的时候我签约了Uoffer,紧接着老师给我安排了第一节课。
第一节课让我对未来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,那个时候我的刷题量还是0(是的你没有看错),可以说完全不知道怎么办。
之后,老师给我准备了一些资料,我看过之后便加入了刷题大军。(冲)
在这之前我没有学过任何算法相关的东西,一边刷题一边补知识,真的很痛苦。
刷了四个月题,老师时常会问我的进度,监督我,给予一些指导。
到六月时我大概刷了 300 多道题,接下来就是不断地去总结这 300 道题里面的知识点,没有再新刷题,
四月开始我还在准备一些projects,来丰富自己的简历,这几个月自己的进步非常大。
到底要刷多少道题
之前我也听说过很多刷题狂魔,几个月就能刷1000+题,但我不是很鼓励大题量的方法,而是想把每道题做精。
我前前后后就刷了300多题,都是比较核心的题,我认为leecode上有部分题是比较偏的,考到的几率很小,所以还是主张把核心的,常规的题刷好,慢慢加难度,然后不断地去复盘这些知识点。
上岸过程中有趣的经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