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一暑假
假设本科四年毕业,那其实你一共只有三个暑假。
而暑假,基本是唯一可以得到校园课程以外的成就的时间和机会,所以可以说暑假比正式学期还重要!一定要好好规划!暑假,不是假期,不能什么都不干!
那暑假能干什么呢?
1.美国实习
如果是上一亩三分地的人应该都知道找实习对于找工作有多重要,但是在这里要泼一盆冷水:大一暑假能在美国找到实习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。
因为大部分大一学生的课程经历、工作经历都非常有限。当然我也见过美高就去微软实习的,这种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~
面向大一大二的公司实习项目也是有的:Google step,Twitter academy,Microsoft Explore Program, Facebook university,deshaw fellowship。
但是据我所知这些学生 program招的人还是相当少的,申请门槛也相当低(要求至少上过一门编程课)。可以去申请试一试,但没中也不要灰心~
2.国内实习
三个字:托关系
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申请,我也见过有大一学生自己申请进入国内bat实习的,但是他们的实力都很强。
如果家长能找到关系的话,进入公司锻炼一下、了解一下真正的工作流程,还是很有收获的。而且因为是大一,也不会有那么多压力。
3.夏校
如果是在自己的大学上夏校,那其实就相当于用平时的学期的一半时间, 上一门课。
但是还有一个选择,就是可以去其他学校上夏校!很多学校的夏校为了捞钱,申请基本是没有门槛的,尤其是伯克利。
去其他学校的话,你可以体验一下其他学校的教学,然后也认识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,也是一段难得的体验~
另外一般来说,在其他学校上的学分和课程是可以和本校转换的,具体规则请咨询本校college advisor。
4. global program
基本所有美本都有暑假和其他外国学校交换的项目! 不过可能需要事先学习一门语言课程 比如说有个朋友,就是大一上了一门日语课,然后申请了暑假去早稻田大学上夏校的项目,在日本体验生活和学习(这种交换项目学习的课一般不会难,就是学习当地语言和体验文化,可以当成去旅游了)。
还有一个朋友去了巴黎。另外认识一个abc,去了上海。(这种经历可能主要是体验+玩+社交,对于职业生涯未必有直接帮助,但也是一段很珍贵的经历,以后要找工作 工作 基本就没有这种机会了,要好好珍惜。)
也有理工类专业去国内的 清北复交 交换的项目。(此处可以参考 杜少雷在伯克利读本科时去清华交换的文章和经历)
5.本校的一些项目
有些学校会有一些research program。具体咨询本校college department。
大二
大二这一年非常重要。大二结束是一个分界线,必须想清楚并决定大学的目标。很多事只能在大二这一年做。
比如说:
如果你想转学,那绝大部分学校对于转学的申请时间要求是大二最后一学期。所以如果想转学,就要在大二结束之前,上完目标学校要求的课程并且提交转学申请。
很多学校要求你必须在大二之前declare major,尽早想好大学四年和未来的path。
什么是未来的path呢?以下列举几种:
1.如果你想本科毕业直接工作:那你就应该尽早刷题,找实习。在这个内卷时代,想进大厂几乎只能靠实习return。而你的实习机会只剩下大二暑假、大三暑假两次了。(不考虑有绿卡、冬季coop等特殊情况的话)
2.如果你想本科毕业申请研究生:那你就应该多刷高gpa,和老师搞好关系。因为大三你很可能就要忙着考GRE,要推荐信了。
3.如果你想尝试做科研:那就应该尽早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和导师合作。因为科研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投入,如果你比较晚才开始做,申请博士的时候能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很可能不够。
除此之外,按照常规的大学的期待,大二结束前应该上完所有必修课,开始上选修的专业课。这个时候可以开始探索在专业课里面自己对那些方向感兴趣。
大三
大三这一年也非常重要。如果说大二时应该想好大学四年和未来的path,那大三就是必须作出决策和执行了。比如说要不要申请研究生?要的话就应该开始考gre要推荐信了。找工作找的怎么样了?没有实习的话可能应该和申请研究生做两手准备。
其他的课程方面:
大三大四就应该是以专业课为主了。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,其实cs的领域可以非常广而深,有很多课程在工作中是不会用到的、非科班也几乎没有机会学习的,
比如pl。这里我想讲一句实话,那就是,工作中能不能成为一个好的码农,和学生时代在学习上表现如何,基本没有直接联系,而且很大一部分部分学习的课程(指高阶专业课)和工作的内容是完全没有联系的。
所以,在选择专业课的时候,可以不用抱着太功利的心态,而是学习你感兴趣的东西。
找实习的经验
1.写简历可以用overleaf的latex模版。直接谷歌overleaf resume template就可以了。
2.project不一定要是课余时间做的,可以是课内的project。
3.多投!多投!找实习不是申请学校,定位定好了申请十个总能中个3个。根据我自己和身边人的经验,很多人(包括一些我觉得很厉害的人)都是投了200~300份简历,拿到5~20个面试,然后得到1~5个offer。
4.如果你的学校是私立名校,那你找工作会轻松很多,因为很多大厂有学校quota(尤其是fb)。像是伯克利、cmu这种学校,因为人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,很多即使是很优秀的学生都过不了简历关。
5.不要只盯着科技公司。东部的trading公司给的薪资是西部所有科技公司的天花板。
6.内推可以增加你过简历关的概率,但如果你的学校是人不多的私立学校,去学校的career fair的成功概率会更大。因为很多公司去career fair是有一定的招人指标的,你的学校如果不是那种人山人海的大公立,那竞争压力会小一些。另外,如果你的学校是hypsm级别的,基本不用太担心简历关。
7.多刷题。如果刷题刷的开心,还可以打打学校的acm icpc。
8.除了一亩三分地,获取找工作信息的平台还有:LinkedIn,handshake,blind,piazza(是的!piazza可以传简历和找工作!)
总结
虽然这篇文章主要是讲美本,很多人在评价学校和教育的时候,免不了开始比较不同的学校。但是既然你已经上了现在的这个学校了,重要的是:利用好眼前的所有资源和优势,去为自己争取想要的东西。
那美本有什么优势?
我想也许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,尤其是cs专业和程序员行业,是一个人口密集、高度内卷、热衷比较的行业。如果出了学校、甚至在学校里,都会遇到很多和你背景不同的人。私以为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,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和见识,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的一亩三分地里。
网上很多人说,陆本(指清北复交)的课业更严苛、同学水平更高,美本的课程和同学水平比较水。对这句话我总体来说是认同的(但是不同学校之间方差非常大)。
但是我个人以为,美本的优势(或者说privilege)并不在于比较是否学的东西更难、水平更高,而在于:我们有得选。
有的选是什么意思呢?
就是如果你想做科研,从大一大二开始就可以开始准备,可以找学校里的教授了解机会。如果你是想学习更难的东西(卷王,你可以去上honor课程或者grad课程,和教授和advisor发邮件就可以enroll。
如果你想找份好工作,那你有三个暑假可以实习,学校里会举办career fair,学校有career center可以教你如何network和改简历。
如果你想申请研究生,那可以刷高gpa,美本的gpa一般会比较容易刷高(文理学院不在讨论范围内)。
如果你只想躺平,混混日子,那可以借助父母的力量,规划一条躺平的人生路线。
选择没有优劣之分,只有适不适合、想不想要。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。